您的位置 首页 > 系统更新

websocket ws协议_winsocket协议

1.开发网络程序,是使用Winsock API 还是使用MFC提供的Socket类

2.Windows下进程间通讯的几个比较

3.socket编程。怎么实现数据包的转发?C语言版的。

4.VC 如何访问另外一个进程的窗口

5.socket,tcp,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原理

websocket ws协议_winsocket协议

有可能是协议选择的不正确:

选择协议的方法有:

1、一般情况下b/s构架的只要 选择协议就可以了,如果有中间件的则选择中间件服务器的协议 ;

2、一般不是基于浏览器的,我们在测试的过程中都会选择WinSocket协议来录制,理论上来讲我们这样选择是正确的,但我们要知道在录制的时候所选择的协议就决定了LR如何捕获数据包,如果我们选择错误了,将会捕获到一些无用的数据包。cs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搞清楚cs是client-database还是client-server-database结构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决定是选择WinSocket协议还是sql协议,或者说选择多个协议;当然协议的选择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只要能够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那就是正确的。还有一点,我们在做性能测试的时候应该是有测试重点的,呵呵。

3、关于单协议和双协议,我只知道IE6内核的浏览器在录制脚本的时候要选择单协议,而IE7内核的浏览器在录制脚本的时候要使用双协议。

开发网络程序,是使用Winsock API 还是使用MFC提供的Socket类

问题一:什么是测试用例 什么是测试脚本 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测试需求是主要是整理测试焦点(包括一些界面、输入域、业务流程、数据等),并明确测试焦点的优先级,为测试用例的设计提供测试所需的功能点信息。测试需求的分析也会体现用例设计方法,有的测试需求分析文档中也会指导性的明确焦点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可以说,测试需求是告诉你要测什么,而测试用例是告诉你怎么测。 好的测试需求能发现需求中显性和隐性的测试焦点,从而能更好的指导测试用例的设计,能更好的提高被测模块整体功能的覆盖率。 测试需求分析会根据不同阶段的测试类型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我是做系统测试的,主要注重系统或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平时做测试需求时会比较明确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测试点明细整理,也会把测试案例设计方法同时加入到分析文档中。

问题二:什么是测试脚本 测试脚本是什么 测试脚本是一段代码不。但是这段代码可能是为了执行某一条,或很多条测试用例而写的。

也有可能 ,本身就是一条用例。

用例本身并不局限在基于功能。

脚本和用例没有并列的可比性。

脚本可能是用例,也可能是执行用例用的功能。用例也可能是脚本。明白了么

问题三:测试脚本录制有什么用 单脚本和多脚本就是你录制好一个脚本之后保存好(如名叫Test1),再录制一个脚本(名叫Test2),你可以在Controller中进行设置

问题四:什么情况下要写测试脚本? 关于如何选择协议:

1、一般情况下b/s构架的只要 选择WEB(Http/Html)协议就可以了,如果有中间件的则选择中间件服务器的协议 工

2、C/S结构,可以根据后端数据库的类型来选择。如SybaseCTLib协议用于测试后台的数据库为Sybase的应用;MS SQL Server协议用与测试后台数据库为 SQL Server的应用;

3、一般不是基于浏览器的,对于一些没有数据库的Windows应用,我们在测试的过程中都会选择WinSocket协议来录制,理论上来讲我们这样选择是正确的,但我们要知道在录制的时候所选择的协议就决定了LR如何捕获数据包,如果我们选择错误了,将会捕获到一些无用的数据包。cs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搞清楚cs是client-database还是client-server-database结构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决定是选择WinSocket协议还是sql协议,或者说选择多个协议;当然协议的选择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只要能够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那就是正确的。

一般不同的技术架构会有不同的通信协议,如果你无法确定,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与开发沟通,确定应用中使用的协议。

现在一般应用的协议是 /html,WinSocket协议,涉及到数据库就加上相应数据库的协议,你可以试下。

问题五:自动化测试脚本一般用什么语言写 我主要是做web测试的,最近也在研究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主流的工具应该是QTP吧,这个你可以去51testing论坛搜到很多相关的资料。QTP是一个商业软件。

“不同的工具就要使用不同的脚本语言吗?”-对于这个,我才疏学浅,不好回答。但主流的脚本语言有ja、ruby、python吧,

有些工具是跨平台、跨语言的。我使用cucumber+ruby+selenium-webdriver,cucumber用来写测试用例,ruby作为脚本语言,selenium-webdriver是用来驱动浏览器的。

如果楼主也是搞web测试的,我们可以交流交流

问题六:自动化测试需要学习什么脚本语言 看楼主是偏向哪方面的自动化测试,是软件测试还是web测试? 我主要是做web测试的,最近也在研究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主流的工具应该是QTP吧,这个你可以...

问题七:软件测试中的测试脚本是怎么定义的?是一段代码吗?什么情况下要用到测试脚本 一般是自动化或者性能测试会用到脚本,脚本需要录制,以代码的形式呈现

问题八:自动化测试脚本语言有哪些?有什么优缺点 这个范围有点广,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关于手机UI测试的主要用到 UIAutomator

语言是ja

优点是 android 内置的模块,

缺点是 不能测试web相关模块

专业术语:android UIObject description uiautomatorviewer

资料:developer.android/...x

问题九:一个不懂脚本的新手如何成为会脚本的测试工程师?先学习什么再学习什么? 脚本的测试一般都类似于黑盒测试

不用管代码是什么样的

不过你一定要知道正确的是什么样子的

只要不符合要求

就让编码重新检查就行了

脚本测试基本就是测试脚本是否好用

跨浏览器是否都正常

页面状态是否一致等等

至于代码是怎么弗成的

可以再测试过程中 慢慢学习

想一下学会 也不现实

不过脚本是比较学习的语言

只要有点程序基础 上手很快

至于学习步骤么

把你测试的代码

弄清楚怎么回事就可以了

问题十:自动化测试是什么 怎么编写脚本 初学者可以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录制脚本,一般要工过修改。自动化测试工具有很多,要看你是测哪方面的了。

熟悉脚本语言后可以自己动手编写。

Windows下进程间通讯的几个比较

VC两种socket类比较

一、实现方法

微软的MFC把复杂的WinSock API函数封装到类里,这使得编写网络应用程序更容易。CAsyncSocket类逐个封装了WinSock API,为高级网络程序员提供了更加有力而灵活的方法。这个类基于程序员了解网络通讯的设,目的是为了在MFC中使用WinSock,程序员有责任处理诸如阻塞、字节顺序和在Unicode与MBCS 间转换字符的任务。为了给程序员提供更方便的接口以自动处理这些任务,MFC给出了CSocket类,这个类是由CAsyncSocket类继承下来的,它提供了比CAsyncSocket更高层的WinSock API接口。Csocket类和CsocketFile类可以与Carchive类一起合作来管理发送和接收的数据,这使管理数据收发更加便利。CSocket对象提供阻塞模式,这对于Carchive的同步操作是至关重要的。阻塞函数(如Receive()、Send()、ReceiveFrom()、SendTo() 和Accept())直到操作完成后才返回控制权,因此如果需要低层控制和高效率,就使用CasyncSock类;如果需要方便,则可使用Csocket类。

CSocket类是由CAsyncSocket继承而来的,事实上,在MFC中CAsyncSocket 逐个封装了WinSock API,每个CAsyncSocket对象代表一个Windows Socket对象,使用CAsyncSocket 类要求程序员对网络编程较为熟悉。相比起来,CSocket类是CAsyncSocket的派生类,继承了它封装的WinSock API。

一个CSocket对象代表了一个比CAsyncSocket对象更高层次的Windows Socket的抽象,CSocket类与CSocketFile类和CArchive类一起工作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因此使用它更加容易使用。CSocket对象提供阻塞模式,因为阻塞功能对于CArchive的同步操作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有必要对阻塞的概念作一解释:一个socket可以处于"阻塞模式"或"非阻塞模式",当一个套接字处于阻塞模式(即同步操作)时,它的阻塞函数直到操作完成才会返回控制权,之所以称为阻塞是因为此套接字的阻塞函数在完成操作返回之前什么也不能做。如果一个socket处于非阻塞模式(即异步操作),则会被调用函数立即返回。在CAsyncSocket类中可以用GetLastError 成员函数查询最后的错误,如果错误是WSAEWOULDBLOCK则说明有阻塞,而CSocket绝不会返回WSAEWOULDBLOCK,因为它自己管理阻塞。微软建议尽量使用非阻塞模式,通过网络的发生而通知应用程序进行相应的处理。但在CSocket类中,为了利用CArchive 处理通讯中的许多问题和简化编程,它的一些成员函数总是具有阻塞性质的,这是因为CArchive类需要同步的操作。

在Win32环境下,如果要使用具有阻塞性质的套接字,应该放在独立的工作线程中处理,利用多线程的方法使阻塞不至于干扰其他线程,也不会把CPU时间浪费在阻塞上。多线程的方法既可以使程序员享受CSocket带来的简化编程的便利,也不会影响用户界面对用户的反应。

CAsyncSocket类编程模型

在一个MFC应用程序中,要想轻松处理多个网络协议,而又不牺牲灵活性时,可以考虑使用CAsyncSocket类,它的效率比CSocket 类要高。CAsyncSocket类针对字节流型套接字的编程模型简述如下:

1、构造一个CAsyncSocket对象,并用这个对象的Create成员函数产生一个Socket句柄。可以按如下两种方法构造:

CAsyncSocket sock; //使用默认参数产生一个字节流套接字

Sock.Create();

或在指定端口号产生一个数据报套接字

CAsyncSocket*pSocket=newCAsyncSocket;

int nPort=27;

pSocket->Create(nPort,SOCK-DGRAM);

第一种方法在栈上产生一个CAsyncSocket对象,而第二种方法在堆上产生CAsyncSocket对象;第一种方法中Create()成员函数用缺省参数产生一个字节流套接字,第二种方法中用Create()成员函数在指定的端口产生一个数字报套接字。Create()函数的原型为:

BOOL Create( UINT nSocketPort = 0, int nSocketType = SOCK_STREAM,

LPCTSTR lpszSocketA

socket编程。怎么实现数据包的转发?C语言版的。

1 进程与进程通信

进程是装入内存并准备执行的程序,每个进程都有私有的虚拟地址空间,由代码、数据以及它可利用的系统(如文件、管道等)组成。多进程/多线程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Microsoft Win32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提供了大量支持应用程序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机制,这些机制行使的活动称为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IPC),进程通信就是指不同进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

正因为使用Win32 API进行进程通信方式有多种,如何选择恰当的通信方式就成为应用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本文将对Win32中进程通信的几种方法加以分析和比较。

2 进程通信方法

2.1 文件映射

文件映射(Memory-Med Files)能使进程把文件内容当作进程地址区间一块内存那样来对待。因此,进程不必使用文件I/O操作,只需简单的指针操作就可读取和修改文件的内容。

Win32 API允许多个进程访问同一文件映射对象,各个进程在它自己的地址空间里接收内存的指针。通过使用这些指针,不同进程就可以读或修改文件的内容,实现了对文件中数据的共享。

应用程序有三种方法来使多个进程共享一个文件映射对象。

(1)继承:第一个进程建立文件映射对象,它的子进程继承该对象的句柄。

(2)命名文件映射:第一个进程在建立文件映射对象时可以给该对象指定一个名字(可与文件名不同)。第二个进程可通过这个名字打开此文件映射对象。另外,第一个进程也可以通过一些其它IPC机制(有名管道、邮件槽等)把名字传给第二个进程。

(3)句柄复制:第一个进程建立文件映射对象,然后通过其它IPC机制(有名管道、邮件槽等)把对象句柄传递给第二个进程。第二个进程复制该句柄就取得对该文件映射对象的访问权限。

文件映射是在多个进程间共享数据的非常有效方法,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文件映射只能用于本地机器的进程之间,不能用于网络中,而开发者还必须控制进程间的同步。

2.2 共享内存

Win32 API享内存(Shared Memory)实际就是文件映射的一种特殊情况。进程在创建文件映射对象时用0xFFFFFFFF来代替文件句柄(HANDLE),就表示了对应的文件映射对象是从操作系统页面文件访问内存,其它进程打开该文件映射对象就可以访问该内存块。由于共享内存是用文件映射实现的,所以它也有较好的安全性,也只能运行于同一计算机上的进程之间。

2.3 匿名管道

管道(Pipe)是一种具有两个端点的通信通道:有一端句柄的进程可以和有另一端句柄的进程通信。管道可以是单向-一端是只读的,另一端点是只写的;也可以是双向的一管道的两端点既可读也可写。

匿名管道(Anonymous Pipe)是 在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或同一父进程的两个子进程之间传输数据的无名字的单向管道。通常由父进程创建管道,然后由要通信的子进程继承通道的读端点句柄或写 端点句柄,然后实现通信。父进程还可以建立两个或更多个继承匿名管道读和写句柄的子进程。这些子进程可以使用管道直接通信,不需要通过父进程。

匿名管道是单机上实现子进程标准I/O重定向的有效方法,它不能在网上使用,也不能用于两个不相关的进程之间。

2.4 命名管道

命名管道(Named Pipe)是服务器进程和一个或多个客户进程之间通信的单向或双向管道。不同于匿名管道的是命名管道可以在不相关的进程之间和不同计算机之间使用,服务器建立命名管道时给它指定一个名字,任何进程都可以通过该名字打开管道的另一端,根据给定的权限和服务器进程通信。

命名管道提供了相对简单的编程接口,使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并不比同一计算机上两进程之间通信更困难,不过如果要同时和多个进程通信它就力不从心了。

2.5 邮件槽

邮件槽(Mailslots)提 供进程间单向通信能力,任何进程都能建立邮件槽成为邮件槽服务器。其它进程,称为邮件槽客户,可以通过邮件槽的名字给邮件槽服务器进程发送消息。进来的消 息一直放在邮件槽中,直到服务器进程读取它为止。一个进程既可以是邮件槽服务器也可以是邮件槽客户,因此可建立多个邮件槽实现进程间的双向通信。

通过邮件槽可以给本地计算机上的邮件槽、其它计算机上的邮件槽或指定网络区域中所有计算机上有同样名字的邮件槽发送消息。广播通信的消息长度不能超过400字节,非广播消息的长度则受邮件槽服务器指定的最大消息长度的限制。

邮件槽与命名管道相似,不过它传输数据是通过不可靠的数据报(如TCP/IP协议中的UDP包)完成的,一旦网络发生错误则无法保证消息正确地接收,而命名管道传输数据则是建立在可靠连接基础上的。不过邮件槽有简化的编程接口和给指定网络区域内的所有计算机广播消息的能力,所以邮件槽不失为应用程序发送和接收消息的另一种选择。

2.6 剪贴板

剪贴板(Clipped Board)实质是Win32 API中一组用来传输数据的函数和消息,为Windows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共享提供了一个中介,Windows已建立的剪切(复制)-粘贴的机制为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共享不同格式数据提供了一条捷径。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中执行剪切或复制操作时,应用程序把选取的数据用一种或多种格式放在剪贴板上。然后任何其它应用程序都可以从剪贴板上拾取数据,从给定格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格式。

剪贴板是一个非常松散的交换媒介,可以支持任何数据格式,每一格式由一无符号整数标识,对标准(预定义)剪贴板格式,该值是Win32 API定义的常量;对非标准格式可以使用Register Clipboard Format函数注册为新的剪贴板格式。利用剪贴板进行交换的数据只需在数据格式上一致或都可以转化为某种格式就行。但剪贴板只能在基于Windows的程序中使用,不能在网络上使用。

2.7 动态数据交换

动态数据交换(DDE)是使用共享内存在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进程间通信形式。应用程序可以使用DDE进行一次性数据传输,也可以当出现新数据时,通过发送更新值在应用程序间动态交换数据。

DDE和剪贴板一样既支持标准数据格式(如文本、位图等),又可以支持自己定义的数据格式。但它们的数据传输机制却不同,一个明显区别是剪贴板操作几乎总是用作对用户指定操作的一次性应答-如从菜单中选择Paste命令。尽管DDE也可以由用户启动,但它继续发挥作用一般不必用户进一步干预。DDE有三种数据交换方式:

(1) 冷链:数据交换是一次性数据传输,与剪贴板相同。

(2) 温链:当数据交换时服务器通知客户,然后客户必须请求新的数据。

(3) 热链:当数据交换时服务器自动给客户发送数据。

DDE交换可以发生在单机或网络中不同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之间。开发者还可以定义定制的DDE数据格式进行应用程序之间特别目的IPC,它们有更紧密耦合的通信要求。大多数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都支持DDE。

2.8 对象连接与嵌入

应用程序利用对象连接与嵌入(OLE)技术管理复合文档(由多种数据格式组成的文档),OLE提供使某应用程序更容易调用其它应用程序进行数据编辑的服务。例如,OLE支持的字处理器可以嵌套电子表格,当用户要编辑电子表格时OLE库可自动启动电子表格编辑器。当用户退出电子表格编辑器时,该表格已在原始字处理器文档中得到更新。在这里电子表格编辑器变成了字处理器的扩展,而如果使用DDE,用户要显式地启动电子表格编辑器。

同DDE技术相同,大多数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都支持OLE技术。

2.9 动态连接库

Win32动态连接库(DLL)中的全局数据可以被调用DLL的所有进程共享,这就又给进程间通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当然访问时要注意同步问题。

虽然可以通过DLL进行进程间数据共享,但从数据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并不提倡这种方法,使用带有访问权限控制的共享内存的方法更好一些。

2.10 远程过程调用

Win32 API提供的远程过程调用(RPC)使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远程调用函数,这使在网络上用RPC进行进程通信就像函数调用那样简单。RPC既可以在单机不同进程间使用也可以在网络中使用。

由于Win32 API提供的RPC服从O-DCE(Open Software Foundati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标准。所以通过Win32 API编写的RPC应用程序能与其它操作系统上支持DEC的RPC应用程序通信。使用RPC开发者可以建立高性能、紧密耦合的分布式应用程序。

2.11 NetBios函数

Win32 API提供NetBios函数用于处理低级网络控制,这主要是为IBM NetBios系统编写与Windows的接口。除非那些有特殊低级网络功能要求的应用程序,其它应用程序最好不要使用NetBios函数来进行进程间通信。

2.12 Sockets

Windows Sockets规范是以U.C.Berkeley大学BSD UNIX中流行的Socket接口为范例定义的一套Windows下的网络编程接口。除了Berkeley Socket原有的库函数以外,还扩展了一组针对Windows的函数,使程序员可以充分利用Windows的消息机制进行编程。

现在通过Sockets实现进程通信的网络应用越来越多,这主要的原因是Sockets的跨平台性要比其它IPC机制好得多,另外WinSock 2.0不仅支持TCP/IP协议,而且还支持其它协议(如IPX)。Sockets的唯一缺点是它支持的是底层通信操作,这使得在单机的进程间进行简单数据传递不太方便,这时使用下面将介绍的WM_COPYDATA消息将更合适些。

2.13 WM_COPYDATA消息

WM_COPYDATA是一种非常强大却鲜为人知的消息。当一个应用向另一个应用传送数据时,发送方只需使用调用SendMessage函数,参数是目的窗口的句柄、传递数据的起始地址、WM_COPYDATA消息。接收方只需像处理其它消息那样处理WM_COPY DATA消息,这样收发双方就实现了数据共享。

WM_COPYDATA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它在底层实际上是通过文件映射来实现的。它的缺点是灵活性不高,并且它只能用于Windows平台的单机环境下。

VC 如何访问另外一个进程的窗口

我也不知道····只好复制一份···共同学习~~ 要写网络程序就必须用Socket,这是程序员都知道的。而且,面试的时候,我们也会问对方会不会Socket编程?一般来说,很多人都会说,Socket编程基本就是listen,accept以及send,write等几个基本的操作。是的,就跟常见的文件操作一样,只要写过就一定知道。对于网络编程,我们也言必称TCP/IP,似乎其它网络协议已经不存在了。对于TCP/IP,我们还知道TCP和UDP,前者可以保证数据的正确和可靠性,后者则允许数据丢失。最后,我们还知道,在建立连接前,必须知道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号。除此,普通的程序员就不会知道太多了,很多时候这些知识已经够用了。最多,写服务程序的时候,会使用多线程来处理并发访问。我们还知道如下几个事实:1。一个指定的端口号不能被多个程序共用。比如,如果IIS占用了80端口,那么Apache就不能也用80端口了。2。很多防火墙只允许特定目标端口的数据包通过。3。服务程序在listen某个端口并accept某个连接请求后,会生成一个新的socket来对该请求进行处理。于是,一个困惑了我很久的问题就产生了。如果一个socket创建后并与80端口绑定后,是否就意味着该socket占用了80端口呢?如果是这样的,那么当其accept一个请求后,生成的新的socket到底使用的是什么端口呢(我一直以为系统会默认给其分配一个空闲的端口号)?如果是一个空闲的端口,那一定不是80端口了,于是以后的TCP数据包的目标端口就不是80了--防火墙一定会组织其通过的!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防火墙并没有阻止这样的连接,而且这是最常见的连接请求和处理方式。我的不解就是,为什么防火墙没有阻止这样的连接?它是如何判定那条连接是因为connet80端口而生成的?是不是TCP数据包里有什么特别的标志?或者防火墙记住了什么东西?后来,我又仔细研读了TCP/IP的协议栈的原理,对很多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在TCP和UDP同属于传输层,共同架设在IP层(网络层)之上。而IP层主要负责的是在节点之间(End to End)的数据包传送,这里的节点是一台网络设备,比如计算机。因为IP层只负责把数据送到节点,而不能区分上面的不同应用,所以TCP和UDP协议在其基础上加入了端口的信息,端口于是标识的是一个节点上的一个应用。除了增加端口信息,UPD协议基本就没有对IP层的数据进行任何的处理了。而TCP协议还加入了更加复杂的传输控制,比如滑动的数据发送窗口(Slice Window),以及接收确认和重发机制,以达到数据的可靠传送。不管应用层看到的是怎样一个稳定的TCP数据流,下面传送的都是一个个的IP数据包,需要由TCP协议来进行数据重组。所以,我有理由怀疑,防火墙并没有足够的信息判断TCP数据包的更多信息,除了IP地址和端口号。而且,我们也看到,所谓的端口,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应用的,以在不同的IP包来到的时候能够正确转发。TCP/IP只是一个协议栈,就像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一样,必须要具体实现,同时还要提供对外的操作接口。就像操作系统会提供标准的编程接口,比如Win32编程接口一样,TCP/IP也必须对外提供编程接口,这就是Socket编程接口--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在Socket编程接口里,设计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socket。这个socket跟文件句柄很相似,实际上在BSD系统里就是跟文件句柄一样存放在一样的进程句柄表里。这个socket其实是一个序号,表示其在句柄表中的位置。这一点,我们已经见过很多了,比如文件句柄,窗口句柄等等。这些句柄,其实是代表了系统中的某些特定的对象,用于在各种函数中作为参数传入,以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操作--这其实是C语言的问题,在C++语言里,这个句柄其实就是this指针,实际就是对象指针啦。现在我们知道,socket跟TCP/IP并没有必然的联系。Socket编程接口在设计的时候,就希望也能适应其他的网络协议。所以,socket的出现只是可以更方便的使用TCP/IP协议栈而已,其对TCP/IP进行了抽象,形成了几个最基本的函数接口。比如create,listen,accept,connect,read和write等等。现在我们明白,如果一个程序创建了

socket,tcp,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原理

方法比较多~

1 进程与进程通信

进程是装入内存并准备执行的程序,每个进程都有私有的虚拟地址空间,由代码、数据以及它可利用的系统 ( 如文件、管道等 ) 组成。多进程 / 多线程是 Windows 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 Microsoft Win32 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提供了大量支持应用程序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机制,这些机制行使的活动称为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IPC) ,进程通信就是指不同进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

正因为使用 Win32 API 进行进程通信方式有多种,如何选择恰当的通信方式就成为应用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本文将对Win32 中进程通信的几种方法加以分析和比较。

2 进程通信方法

2.1 文件映射

文件映射(Memory-Med Files)能使进程把文件内容当作进程地址区间一块内存那样来对待。因此,进程不必使用文件I/O操作,只需简单的指针操作就可读取和修改文件的内容。

Win32 API允许多个进程访问同一文件映射对象,各个进程在它自己的地址空间里接收内存的指针。通过使用这些指针,不同进程就可以读或修改文件的内容,实现了对文件中数据的共享。

应用程序有三种方法来使多个进程共享一个文件映射对象。

(1)继承:第一个进程建立文件映射对象,它的子进程继承该对象的句柄。

(2)命名文件映射:第一个进程在建立文件映射对象时可以给该对象指定一个名字(可与文件名不同)。第二个进程可通过这个名字打开此文件映射对象。另外,第一个进程也可以通过一些其它IPC机制(有名管道、邮件槽等)把名字传给第二个进程。

(3)句柄复制:第一个进程建立文件映射对象,然后通过其它IPC机制(有名管道、邮件槽等)把对象句柄传递给第二个进程。第二个进程复制该句柄就取得对该文件映射对象的访问权限。

文件映射是在多个进程间共享数据的非常有效方法,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文件映射只能用于本地机器的进程之间,不能用于网络中,而开发者还必须控制进程间的同步。

2.2 共享内存

Win32 API享内存(Shared Memory)实际就是文件映射的一种特殊情况。进程在创建文件映射对象时用0xFFFFFFFF来代替

文件句柄(HANDLE),就表示了对应的文件映射对象是从操作系统页面文件访问内存,其它进程打开该文件映射对象就可以访问该内存块。由于共享内存是用

文件映射实现的,所以它也有较好的安全性,也只能运行于同一计算机上的进程之间。

2.3 匿名管道

管道(Pipe)是一种具有两个端点的通信通道:有一端句柄的进程可以和有另一端句柄的进程通信。管道可以是单向-一端是只读的,另一端点是只写的;也可以是双向的一管道的两端点既可读也可写。

匿名管道(Anonymous Pipe)是 在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或同一父进程的两个子进程之间传输数据的无名字的单向管道。通常由父进程创建管

道,然后由要通信的子进程继承通道的读端点句柄或写 端点句柄,然后实现通信。父进程还可以建立两个或更多个继承匿名管道读和写句柄的子进程。这些子进程

可以使用管道直接通信,不需要通过父进程。

匿名管道是单机上实现子进程标准I/O重定向的有效方法,它不能在网上使用,也不能用于两个不相关的进程之间。

2.4 命名管道

命名管道(Named Pipe)是服务器进程和一个或多个客户进程之间通信的单向或双向管道。不同于匿名管道的是命名管道可以在不相关的进程之间和不

同计算机之间使用,服务器建立命名管道时给它指定一个名字,任何进程都可以通过该名字打开管道的另一端,根据给定的权限和服务器进程通信。

命名管道提供了相对简单的编程接口,使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并不比同一计算机上两进程之间通信更困难,不过如果要同时和多个进程通信它就力不从心了。

2.5 邮件槽

邮件槽(Mailslots)提 供进程间单向通信能力,任何进程都能建立邮件槽成为邮件槽服务器。其它进程,称为邮件槽客户,可以通过邮件槽的名字给

邮件槽服务器进程发送消息。进来的消 息一直放在邮件槽中,直到服务器进程读取它为止。一个进程既可以是邮件槽服务器也可以是邮件槽客户,因此可建立多个

邮件槽实现进程间的双向通信。

通过邮件槽可以给本地计算机上的邮件槽、其它计算机上的邮件槽或指定网络区域中所有计算机上有同样名字的邮件槽发送消息。广播通信的消息长度不能超过400字节,非广播消息的长度则受邮件槽服务器指定的最大消息长度的限制。

邮件槽与命名管道相似,不过它传输数据是通过不可靠的数据报(如TCP/IP协议中的UDP包)完成的,一旦网络发生错误则无法保证消息正确地接收,而

命名管道传输数据则是建立在可靠连接基础上的。不过邮件槽有简化的编程接口和给指定网络区域内的所有计算机广播消息的能力,所以邮件槽不失为应用程序发送

和接收消息的另一种选择。

2.6 剪贴板

剪贴板(Clipped Board)实质是Win32 API中一组用来传输数据的函数和消息,为Windows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共享提供了一个

中介,Windows已建立的剪切(复制)-粘贴的机制为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共享不同格式数据提供了一条捷径。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中执行剪切或复制操作时,应

用程序把选取的数据用一种或多种格式放在剪贴板上。然后任何其它应用程序都可以从剪贴板上拾取数据,从给定格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格式。

剪贴板

是一个非常松散的交换媒介,可以支持任何数据格式,每一格式由一无符号整数标识,对标准(预定义)剪贴板格式,该值是Win32 API定义的常量;对非

标准格式可以使用Register Clipboard Format函数注册为新的剪贴板格式。利用剪贴板进行交换的数据只需在数据格式上一致或都可以

转化为某种格式就行。但剪贴板只能在基于Windows的程序中使用,不能在网络上使用。

2.7 动态数据交换

动态数据交换(DDE)是使用共享内存在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进程间通信形式。应用程序可以使用DDE进行一次性数据传输,也可以当出现新数据时,通过发送更新值在应用程序间动态交换数据。

DDE和剪贴板一样既支持标准数据格式(如文本、位图等),又可以支持自己定义的数据格式。但它们的数据传输机制却不同,一个明显区别是剪贴板操作几乎

总是用作对用户指定操作的一次性应答-如从菜单中选择Paste命令。尽管DDE也可以由用户启动,但它继续发挥作用一般不必用户进一步干预。DDE有三

种数据交换方式:

(1) 冷链:数据交换是一次性数据传输,与剪贴板相同。

(2) 温链:当数据交换时服务器通知客户,然后客户必须请求新的数据。

(3) 热链:当数据交换时服务器自动给客户发送数据。

DDE交换可以发生在单机或网络中不同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之间。开发者还可以定义定制的DDE数据格式进行应用程序之间特别目的IPC,它们有更紧密耦合的通信要求。大多数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都支持DDE。

2.8 对象连接与嵌入

应用程序利用对象连接与嵌入(OLE)技术管理复合文档(由多种数据格式组成的文档),OLE提供使某应用程序更容易调用其它应用程序进行数据编辑的服

务。例如,OLE支持的字处理器可以嵌套电子表格,当用户要编辑电子表格时OLE库可自动启动电子表格编辑器。当用户退出电子表格编辑器时,该表格已在原

始字处理器文档中得到更新。在这里电子表格编辑器变成了字处理器的扩展,而如果使用DDE,用户要显式地启动电子表格编辑器。

同DDE技术相同,大多数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都支持OLE技术。

2.9 动态连接库

Win32动态连接库(DLL)中的全局数据可以被调用DLL的所有进程共享,这就又给进程间通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当然访问时要注意同步问题。

虽然可以通过DLL进行进程间数据共享,但从数据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并不提倡这种方法,使用带有访问权限控制的共享内存的方法更好一些。

2.10 远程过程调用

Win32 API提供的远程过程调用(RPC)使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远程调用函数,这使在网络上用RPC进行进程通信就像函数调用那样简单。RPC既可以在单机不同进程间使用也可以在网络中使用。

由于Win32 API提供的RPC服从O-

DCE(Open Software Foundati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标准。所以通过

Win32 API编写的RPC应用程序能与其它操作系统上支持DEC的RPC应用程序通信。使用RPC开发者可以建立高性能、紧密耦合的分布式应用程

序。

2.11 NetBios函数

Win32 API提供NetBios函数用于处理低级网络控制,这主要是为IBM NetBios系统编写与Windows的接口。除非那些有特殊低级网络功能要求的应用程序,其它应用程序最好不要使用NetBios函数来进行进程间通信。

2.12 Sockets

Windows Sockets规范是以U.C.Berkeley大学BSD UNIX中流行的Socket接口为范例定义的一套Windows下的网

络编程接口。除了Berkeley Socket原有的库函数以外,还扩展了一组针对Windows的函数,使程序员可以充分利用Windows的消息机

制进行编程。

现在通过Sockets实现进程通信的网络应用越来越多,这主要的原因是Sockets的跨平台性要比其它IPC机制好得多,另

外WinSock 2.0不仅支持TCP/IP协议,而且还支持其它协议(如IPX)。Sockets的唯一缺点是它支持的是底层通信操作,这使得在单机

的进程间进行简单数据传递不太方便,这时使用下面将介绍的WM_COPYDATA消息将更合适些。

2.13 WM_COPYDATA消息

WM_COPYDATA是一种非常强大却鲜为人知的消息。当一个应用向另一个应用传送数据时,发送方只需使用调用SendMessage函数,参数是目

的窗口的句柄、传递数据的起始地址、WM_COPYDATA消息。接收方只需像处理其它消息那样处理WM_COPY DATA消息,这样收发双方就实现了

数据共享。

WM_COPYDATA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它在底层实际上是通过文件映射来实现的。它的缺点是灵活性不高,并且它只能用于Windows平台的单机环境下。

、TCP/IP协议与socket之间的区别

网络由下往上分为: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IP协议

传输层-- TCP协议

会话层--

表示层和应用层-- HTTP协议

1、TCP/IP连接

手机能够使用联网功能是因为手机底层实现了TCP/IP协议,可以使手机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建立TCP连接。TCP协议可以对上层网络提供接口,使上层网络数据的传输建立在“无差别”的网络之上。

建立起一个TCP连接需要经过“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完毕后,客户端与服务器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连接一旦建立,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

方主动关闭连接之前,TCP

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断开连接时服务器和客户端均可以主动发起断开TCP连接的请求,断开过程需要经过“四次握手”(过程就不细写了,就是服务器和客

户端交互,最终确定断开).

2、HTTP连接

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联网的基础,也是手机联网常用的协议之一,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

HTTP连接最显著的特点是客户端发送的每次请求都需要服务器回送响应,在请求结束后,会主动释放连接。从建立连接到关闭连接的过程称为“一次连接”。

1)在HTTP 1.0中,客户端的每次请求都要求建立一次单独的连接,在处理完本次请求后,就自动释放连接。

2)在HTTP 1.1中则可以在一次连接中处理多个请求,并且多个请求可以重叠进行,不需要等待一个请求结束后再发送下一个请求。

由于HTTP在每次请求结束后都会主动释放连接,因此HTTP连接是一种“短连接”,要保持客户端程序的在线状态,需要不断地向服务器发起连接

请求。通常的做法是即时不需要获得任何数据,客户端也保持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向服务器发送一次“保持连接”的请求,服务器在收到该请求后对客户端进行回

复,表明知道客户端“在线”。若服务器长时间无法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则认为客户端“下线”,若客户端长时间无法收到服务器的回复,则认为网络已经断开。

3、SOCKET原理

3.1套接字(socket)概念

套接字(socket)是通信的基石,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它是网络通信过程中端点的抽象表示,包含进行网络通信必须的五种信息:连接使用的协议,本地主机的IP地址,本地进程的协议端口,远地主机的IP地址,远地进程的协议端口。

应用层通过传输层进行数据通信时,TCP会遇到同时为多个应用程序进程提供并发服务的问题。多个TCP连接或多个应用程序进程可能需要通过同一个

TCP协议端口传输数据。为了区别不同的应用程序进程和连接,许多计算机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与TCP/IP协议交互提供了套接字(Socket)接口。应

用层可以和传输层通过Socket接口,区分来自不同应用程序进程或网络连接的通信,实现数据传输的并发服务。

3.2 建立socket连接

建立Socket连接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端,称为ClientSocket ,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称为ServerSocket 。

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服务器监听: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客户端请求:指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连接确认: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时,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

述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双方就正式建立连接。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4、SOCKET连接与TCP/IP连接

创建Socket连接时,可以指定使用的传输层协议,Socket可以支持不同的传输层协议(TCP或UDP),当使用TCP协议进行连接时,该Socket连接就是一个TCP连接。

socket则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和应用(程序员层面上)。也可以说,TPC/IP协议是传输层协议,主要解决数据 如何在网络中传输,而HTTP是应用层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关于TCP/IP和HTTP协议的关系,网络有一段比较容易理解的介绍:

“我们在传输数据时,可以只使用(传输层)TCP/IP协议,但是那样的话,如

果没有应用层,便无法识别数据内容,如果想要使传输的数据有意义,则必须使用到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有很多,比如HTTP、FTP、TELNET等,也

可以自己定义应用层协议。WEB使用HTTP协议作应用层协议,以封装HTTP文本信息,然后使用TCP/IP做传输层协议将它发到网络上。”

我们平时说的最多的socket是什么呢,实际上socket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Socket本身并不是协议,而是一个调用接口

(API),通过Socket,我们才能使用TCP/IP协议。 实际上,Socket跟TCP/IP协议没有必然的联系。Socket编程接

口在设计的时候,就希望也能适应其他的网络协议。所以说,Socket的出现

只是使得程序员更方便地使用TCP/IP协议栈而已,是对TCP/IP协议的抽象,从而形成了我们知道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接口,比如create、

listen、connect、accept、send、read和write等等。网络有一段关于socket和TCP/IP协议关系的说法比较容易理

解:

“TCP/IP只是一个协议栈,就像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一样,必须要具体实现,同时还要提供对外的操作接口。这个就像操作系统会提供标准的编程接口,比如win32编程接口一样,TCP/IP也要提供可供程序员做网络开发所用的接口,这就是Socket编程接口。”

实际上,传输层的TCP是基于网络层的IP协议的,而应用层的HTTP协议又是基于传输层的TCP协议的,而Socket本身不算是协议,就像上面所说,它只是提供了一个针对TCP或者UDP编程的接口。socket是对端口通信开发的工具,它要更底层一些.

5、Socket连接与HTTP连接

由于通常情况下Socket连接就是TCP连接,因此Socket连接一旦建立,通信双方即可开始相互发送数据内容,直到双方连接断开。但在实际网络应用中,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往往需要穿越多个中间节点,例如路由器、网关、防火墙等,大部分防火墙默认会关闭长时间处于非活跃状态的连接而导致 Socket 连接断连,因此需要通过轮询告诉网络,该连接处于活跃状态。

而HTTP连接使用的是“请求—响应”的方式,不仅在请求时需要先建立连接,而且需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服务器端才能回复数据。

很多情况下,需要服务器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保持客户端与服务器数据的实时与同步。此时若双方建立的是Socket连接,服务器就可以直接

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若双方建立的是HTTP连接,则服务器需要等到客户端发送一次请求后才能将数据传回给客户端,因此,客户端定时向服务器端发送连接请

求,不仅可以保持在线,同时也是在“询问”服务器是否有新的数据,如果有就将数据传给客户端。

协议是应用层的协义

有个比较形象的描述:HTTP是轿车,提供了封装或者显示数据的具体形式;Socket是发动机,提供了网络通信的能力。

两个计算机之间的交流无非是两个端口之间的数据通信,具体的数据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是以不同的应用层协议来定义的`如HTTP`FTP`...

热门文章